刘敏·人物志
山城诗联社 徐钒
刘敏的眼睛很亮,专注于思考时,眼神便定在一处,周遭纷扰再与他无关,思维便能钻进更深处。他17年坚守光电科技,在附件研制领域“拓荒”不止,把一粒种子培育成为扎根“南方”的一棵大树,结出了累累硕果。当被问及坚守的原因,刘敏的回答毫不迟疑:唯有热爱。
2007年盛夏,刘敏拿上行囊从学校来到了中国航发南方,看着展板介绍的多项国内“第一”,一股自豪之情涌上心头:“这是一片光荣的、可以创造奇迹的热土,我要在这里扎根!”从那一刻开始,刘敏找准了工作的初心,把航空发动机事业与实现自我价值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2010年,光电科技分公司开始启动传感器研制。可那时传感器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垦荒”的难度让大家望而却步,一时间竟无人应战。刘敏毛遂自荐,从原岗位“跨界”传感器,成为公司第一个传感器项目的负责人,传感器组得以建立,首批组员8人,刘敏任组长。
万事开头难。面对设计没有基础、工艺没有借鉴、制造没有产线、检测没有设备的窘境,刘敏毫不退缩,带领项目团队一边开展攻关和验证,一边编制图纸、文件,还要抽空去现场指导新品的装配,随时解决试制、试验中出现的问题。由于难度高、工作量大,团队成员有的扛不住压力申请调去其他部门,或因业务调岗。最困难的时候,传感器近百条研制任务,只剩下刘敏一人负重前行。他心中始终有个信念,只要他守在这里,传感器研制这杆红旗就不会倒。刘敏的坚持没有白费,随着团队成员的成长和补充,经过十余年的厚积薄发,他们一点一滴完成了数十项攻关,研发了转速、扭矩、温度等多类传感器,形成了系列化产品。
2022年下半年,一型传感器正值状态鉴定的关键时期,只待长试合格就能顺利完成鉴定。这天早上,刘敏突然接到电话:“传感器的2个铠装热电偶分支在焊接最薄弱的部位断了。”质量无小事,尤其是这一问题属于复现故障,必须根治。刘敏给自己下了“死命令”,按照“双五归零”的要求,迅速开始查找问题根源——项目团队缺人手,他就自己顶上,合理调配各项研制任务,白天排故,晚上编制文件、处理流程,全月无休。经过反复讨论和冶金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列出“故障树”,开展系列验证排查试验,最终确定了故障原因。
“病灶”找到了,怎么根治?刘敏想到可以通过仿真来优化结构。他自行购买仿真专业书籍,上网查询教程,向合作高校咨询,利用仿真平台软件,经过半个月的学习摸索,终于掌握了仿真分析方法。但如何进行结构改进,久久没有好方法。一天,刘敏看到手机充电线的保护套,突然灵机一动,是否可以用压接替代焊接,加长热电偶外套保护装置?找准了思路,他迅速设计出合理的加长保护装置及压接结构,经过仿真验证可行,最终顺利完成改进产品试制和状态鉴定。
我们相信,刘敏,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