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育制造名城
    建设幸福株洲

星耀南方·劳模| 这个“多面”线长超能打!

杨俊波·人物记

山城诗联社 熊志民

喷涂钎焊技称雄,两度担纲立大功

改进装炉量翻倍,南方逐梦一先锋

略显方正的脸庞,戴着一副眼镜,笑起来眉眼弯弯又略显憨厚,42岁的杨俊波看起来给人以莫名的“信赖感”。进入公司17年,他认真工作、锐意进取、主动担当,接连在多个岗位上勇向高峰行,潜心铸匠心,打拼出了不凡的业绩。

他是破题专家

打从一进厂,杨俊波便从事喷涂工作,17年在喷涂行业的摸爬滚打,让他摸透了喷涂线上每台设备的“脾气”和“性格”。如何利用所学促进生产管理提效、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他与“铁疙瘩”朋友们相爱相知的攻关故事可以告诉你答案——

一次,中心承接的压气机匣加工需要用到深孔内壁喷涂,这要求操作者采用等离子喷涂的方式将融化后的涂层材料高速喷射到内孔表面形成涂层,起到封严的作用。即便是敢打硬仗的杨俊波,一时间也踌躇不前。接到任务后,杨俊波立马进入了“备战”状态。他先尝试了几次,由于涂层厚度较大,生产过程中涂层出现分离的概率极高,这个烫手的山芋让他犯了难。“做就做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杨俊波在心里给自己打了打气。

为了不耽误正常生产,杨俊波制订了详细的加工方案,边探索边加工,有时一连要加几个通宵,取得一点进展才回去休息。从最开始的从上到下顺序喷涂,到两节分段喷涂,再到三节分段喷涂,杨俊波不断调整参数,反复摸索工艺。每一次零件喷涂时,他的眼睛都紧盯机械手的运行轨迹,仿佛心跳都随着加工节拍而加速。最终,他通过改进喷涂时机械手运行轨迹,确定了四节分段喷涂为最优方法,成功解决了压气机匣组件喷涂上下端面涂层厚度不均匀、涂层易脱落、生产周期长等问题。从不合格率居高不下,到合格率近乎100%,这条操作改良路他走得越来越坚实。

终于,当机械手准确又均匀地完成每一个零件的喷涂任务后,他耳边响起了同事们的赞许:“杨大师,还得是你!”

也是跨界大拿

“什么?去焊接线?我一个‘门外汉’能搞得定吗?”

杨俊波接到主任发来的“预调令”,心中给自己打上了几个大问号。彼时,焊接线零件积压、生产进度缓慢、产品质量问题多,简直让人头疼。如果他答应了,那可不仅仅是角色转变这么简单,更意味着全新的工作挑战和知识重构。

但面对主任的勉励,杨俊波一咬牙,“搞!”他决定跳出舒适区,勇闯焊接线。

初到焊接线,杨俊波看啥都新鲜,看啥都觉得能改进。在一线生产中,他发现叶片加工开炉一次就需要整整10个小时,而每次能够处理的叶片组合数量却只有25个。面对每批次数百件的交付数量,这一过程不得不重复执行很多次。这意味着,加工一个批次的叶片,累计工作时间将超过100小时。

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一是交付节点迫在眉睫,二是公司有错峰用电的节能要求,任务安排必须更加精细。

“汉堡包都有豪华双层鸡腿堡,那如果把钎焊夹具改成双层的是不是也能一次夹两个‘鸡腿’?”回想起自己吃汉堡时的场景,杨俊波在心里琢磨着。说干就干,他拉上技术员组建了夹具改进专项组,对原有夹具进行切分打磨,重新设计制造出了一套能够起到“双层”定位和夹紧作用的新型夹具,并进行试验。

“成功了!”设备间里,杨俊波几人欢呼雀跃。他们采用改进后的钎焊夹具,实际装炉量翻了一番,零件生产稳定,任务顺利完成!

经过测算,如果采用这种方式,2024年线上预计可节约开炉成本数十万,节省时间数百小时。数字虽不大,但是数字背后是工艺流程的优化、是能源消耗的降低、是创新思维的火花。杨俊波的热情更高了。

还是授业导师

一个人有技术,自己有前途;一群人有技术,企业有前途;一代人有技术,国家有前途。杨俊波在不断追求个人进步、勇攀高峰的同时,始终发挥着“传、帮、带”的辐射作用。

“我就是想把我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传承下去,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的路越走越宽,也让行业的路越走越宽。”作为一名从一线操作人员成长起来的班组长,杨俊波深知,特种加工技能人员培养难度大、周期长,因此他特别注重班组技能传承,不遗余力地为年轻组员创造学习机会。

担任焊接线线长后,他将“培养一支术业有专攻、创新有方法的高水平技能人员队伍”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通过深入了解和沟通,针对不同的员工采用不同的方法,杨俊波牵头建立了专业加工小组进行组内互助,同时组织线上质量学习与讨论例会,定期让大家交流技能经验。他还鼓励线上员工积极参加中心改进改善竞赛,使年轻人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杨俊波常说:“干发动机事业不能马马虎虎,不能急于求成,要时刻把质量和细节放在第一位,当别人能干好产品时,你应该力争干出精品,当别人干出精品时,你应该力争干出极品!”他多年如一日地秉持着高标准、严要求,帮助线上员工不断进步,多人成长为技术骨干。2021年,焊接线1人获公司“优质岗”荣誉称号,2022年和2023年焊接线每年均有4人成功实现行业取证。

“技术上游刃有余,管理上灵活变通,带教上尽心尽力”,是周边同事对他的一致评价和认可。沉浸在铸“心”的世界里,对于杨俊波来说,17年来的坚守就像一场没有剪辑的直播,无论镜头里播放的是涂镀线的严谨操作,还是钎焊线的精工细作,都记录着这位“多面手”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对工艺的精湛与专注。


星耀南方·劳模| 君子之学必日新
« 上一篇 2024年6月12日 09:18
罗锡文院士与株洲的故事
下一篇 » 2024年6月12日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