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育制造名城
    建设幸福株洲

星耀南方·劳模| 超越,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星耀南方·劳模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在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征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生而平凡,却始终扎根一线,坚持用实干诠释担当,用奋斗擦亮底色,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们说,有的时候,沿着别人的轨迹不一定能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只有走在自己笃定的道路上,每一步踏下去才会充满力量。人生最好的状态,不是打败别人,而是不断超越自己。

这也是属于杜小红、胡霄、彭真的“成长”秘籍——

成长三“要”
杜小红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超越的旅行,每个人都在这场旅行中经历着各种不同的挑战和困难。要想实现自我的超越,在我看来,就要做到三件事:

一是工作要有韧劲。在遇到各种技术难题时,不嫌麻烦,要有“哪怕眼前一片黑,也要一路走到底”的决心。我的这股韧劲,促使我在数据采集系统领域扎下了根。在试车台、试验器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之初,没有领路人,只有靠自己慢慢探索。记得在第一个试车台调试期间,所用设备与之前完全不同,许多硬件此前从未使用过。调试初期,多次的失败使我沮丧至极,身边无数怀疑的眼光使我压力极大,整晚整晚睡不着觉的煎熬使我即将崩溃,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但靠自己心中那股韧劲、倔劲,我战胜了我自己,按时按节完成了车台的调试任务。而我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命由我不由天。

其次,工作要有激情。企业中,一样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员工为何行事有差别,结果有差异?干着一样的活,为何有人平庸,有人卓越?原因在于个人对工作的激情程度不一。我对工作的激情,让我克服试车台、试验器数据采集系统开发、调试期间的那种枯燥乏味的生活。在试车台软件程序编写期间,为了找出不同计算机之间哪种数据类型传输速率最快,我曾经编写了数十种数据格式,花费了无数天时间进行了测试,并最终找到了最优的数据传输格式。我认为这就是激情,它是我不断探索和进步的内驱力,成为我战胜自己的内在动力。

最后,工作要有态度。选择态度比选择工作更重要,你怎么对待工作,工作就会回馈你怎样的结果,一念之间,两种人生。态度让我坚守着一份责任,面对工作不推诿、不计较。努力完成各项工作,把困难的工作当成锤炼自己的机会。保持一个好的态度,才能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发现问题的本质,给出最优的解决方案,提升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水平,不会因数据采集系统的问题导致质量问题的发生。

人生中,不免会经历成功与失败,而成功与失败仅仅隔着一座桥,那就是超越之桥,一座超越自我的桥。超越自我,需要勇气,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当一个人超越了自我,离成功也就近了。

积跬步
以致远
胡   霄

我于2009年12月入职锻造中心,进入了全国劳模李冬林的班组,师父向前也是公司劳模,领我进了锻造的大门。自豪和压力同在,我常常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他们那样优秀。

自由锻工上手慢,一开始只做些打标记和拉骑马的辅助工作,随后接触镦粗、冲孔、拔长、打方块等简单操作,而后逐步接触预锻扩孔和终锻扩孔,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独立掌钳。一般来说,自由锻工从学徒工到掌钳需要三年左右时间。

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独立掌钳。那是2011年的夏天,班组在干前安装边零件,师父突然问我,你想尝试自己扩孔吗?想着自己也有一年多的经验了,看师父平常干活难度也不大,于是我信心满满地接过钳子,开始了零件的锻造。不想第一件零件冲孔整体还是正的,就是扩孔时送进量不均导致扩孔内壁不均匀,整体偏心。挫败感迎面袭来。之后,我常常趁着大家都在休息,拿着马架,找来一块块环坯,模拟扩孔过程,熟悉操作过程,掌握扩孔节奏,逐步掌握了这项操作。自由锻就是这样,很多时候看的是手上功夫,多练多总结,用认真的态度,就可以锻精品。

如果说前面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那么自由涡轮盘的锻造就是迎接挑战的过程。中心的自由涡轮盘的锻造一直都是750kg自由锻工组最引以为傲的技术,以前这类零件的锻造只有我师父会,从2016年开始我就一直做师父的副掌钳,通过共同作业掌握零件的打击节奏和力度,记录打击锤数,总结经验。2021年4月,我作为主掌钳第一次锻造自由涡轮盘,干活前一天我激动得没睡着,反复回顾操作要点,因为这类零件锻造范围窄,极易出现质量问题。那天干活,我和师父打配合,依靠充足的准备和过程要点的掌握,自己主掌钳的首批自由涡轮盘锻造合格。那一刻的自豪和满足,我到现在都还记得。2021年年初开始,我也逐渐参与到班组管理中,担任750kg自由锻工组的工组长。通过学习管理,找准位置,执行好上级决策,管理好班组工作,有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回顾工作之旅,成长是不变的主题。从不会到会,从会到能,从能到精,每一个过程都需要付出一百二十分的努力。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人。在我看来,我的工作就是锻造,我的任务就是保证锻件制造合格率,不会就要多练,要想又快又好就得花更大的努力,不断总结不断积累。

惟进取  故日新
彭   真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讲到: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进取,才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敏锐捕捉细微处蕴藏的改进点和突破口。

2016年7月我入职南方公司,在近7年的时光里,我始终坚持不断进取创新,敏锐地观察着工作中各种细微环节,为任何一项改进创新蓄力。

记得刚进厂那会儿,看到同事们每月为处理三坐标测量数据而发愁,一个叶型数据,从数据点的导入,杂点清除,再到由点连线与理论比对,然后就是数据标记、最后打印输出,过程繁杂。每处理一个叶型数据,都要用时15分钟左右,耗时费力。每每见到这种情况,我都在想,难道就不能开发一种软件,让程序数据自动处理吗?

机会说来就来。2019年,此时公司正在开展企校合作,我将我的想法提了出来,立刻就得到了领导的认同。我以现有叶型分析仪测量设备和三坐标测量软件为依托,总结和提炼叶型分析仪测量比对逻辑,联合高校开发出叶型截面数据分析处理软件,数据处理简单方便,完成一个叶型数据处理仅需3分钟,效率提升5倍以上,极大缓解了工艺人员数据处理工作量,这个项目还获得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0年,我的工作迎来了转型,我从技术岗位转入生产管理岗位,任职中心生产管理室主任。那一年,中心正赶上生产任务大幅增加,毛坯交付配套面临严重困难。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发现随着任务的增加,传统的“计件式”核算模式,已经不适应激励员工及生产发展的需要,为更加精细排产及任务量核算、评估,亟需推进“班产量”的变革。因此,我首先将突破口放在了班产量的变革上。

标准班产工作时间核定是推进班产量变革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工作推行之初,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依据历史数据以及现场观察的方式进行核算,这种方式很快遭到了员工的质疑,许多员工反映,这样的方式收集起来的数据不真实、缺乏科学性,变革工作推进一度陷入僵局。“方法不行就换方法,员工有情绪我们就做工作,无论怎样,班产量改革必须推行下去。”我在心里下定决心。

我组织工作团队成员,调整了方案,改变数据收集策略,同步走访各个工段,和员工们宣讲班产量改革的意义,化解他们心中的疑惑。通过一年努力,我们基本完成各工段班产数据摸索和收集,最后全面挂钩绩效评估。通过班产量变革,员工生产积极性得到大幅提升,通过绩效的杠杆驱动,中心的生产效率也得到显著提高,订单完成率较上年度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回望7年的职业生涯,我从刚入厂的懵懂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实现了一次蜕变成长。一个企业的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不断进取创新,才能永驻长新。


青年科学家曾瑞霖:一名工科生对株洲的“告白”
« 上一篇 2023年5月8日 19:41
大家风范丨国产机车转向架的“引路人”
下一篇 » 2023年5月8日 19:41